各二级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市各高校、科研院所及智库机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四个善作善成”、加强党的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等重要要求落地落实、见行见效,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方式
根据新修订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管理办法》,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由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课题发布、立项和结项审批等工作,市委研究室负责课题指南编制、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项评审及成果转化等工作。本年度公开申报立项课题不超过25项。研究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以立项通知书为准)。
二、申报条件
1.课题研究实行课题负责人责任制。课题负责人须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主持或独立开展实质性研究、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能力和时间。课题组成员要有相关课题的研究基础或研究成果,对现实情况有深入了解。
2.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课题,且不能作为成员参与其他课题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超过6人。前期承担本专项尚未结项的不得申报。已通过其他渠道报送市领导及市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或建议不得参与申报。鼓励吸收实际部门人员参与研究。
三、申报要求
1.2024年度公开申报课题指南参照《市委研究室关于发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调研课题指南>的通知》。
2.课题申报可以课题指南为题,也可立足自身研究基础,以课题指南为方向,自主选定研究题目。课题研究要突出问题导向,选好切口,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分析症结,提出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课题负责人需在研究时限内提交4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未经立项单位同意,课题成果不得公开发表或作他用。
四、报送要求
1.纸质版包括:①《申报书》2份;②《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活页)》7份,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③《天津体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成果意识形态审核表》1份。申报书及活页均使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不得更改表格格式。
2.电子版材料:申报书、活页提交word文件格式,汇总表提交excel文件格式。每个申报人建立一个电子文件夹,以申报人姓名命名。文件夹内包括申报书、活页电子版、汇总表。
3.报送方式:纸质版材料报送科研与研究生处(行政楼208)。电子版材料请发送至3238835680@qq.com。邮件标题为“姓名+2024智库专项申报”。请于8月23日完成材料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2024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市级调研课题专项)课题指南
科研与研究生处
2024年8月1日
附件
2024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
(市级调研课题专项)课题指南
1.关于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
2.关于发挥天津自身比较优势,在同城化趋势下提升市场化引聚资源要素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研究。
3.关于加强京津“双城”科技创新协同的研究。
4.关于加强京津“双城”产业体系融合的研究。
5.关于推进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研究。
6.关于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研究。
7.关于强化京津冀社会治理同城效应的研究。
8.关于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联建联防联治的研究。
9.关于京津冀毗邻区发展潜力的研究。
10.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动力研究。
11.关于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新型组织模式的研究。
12.关于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的研究。
13.关于引育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的研究。
14.关于推进新工科改革,加强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的研究。
15.关于推进产教融合联合体建设的路径研究。
16.关于优化天开高教科创园支持政策,提升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科创服务水平的研究。
17.关于构建企业主导多方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的政策研究。
18.关于发展全链条全流程科技服务体系的研究。
19.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研究。
20.关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思路举措研究。
21.关于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22.关于培育新兴产业的研究。
23.关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的研究。
24.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水平的研究。
25.关于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26.关于提升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研究。
27.关于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研究。
28.关于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的制度机制研究。
29.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思路举措研究。
30.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思路和路径研究。
31.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竞争性经营类、城市服务保障类、金融类国企改革发展的研究。
32.关于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地方法规制度,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研究。
33.关于完善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梯度培育政策体系的研究。
34.关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研究。
35.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打造有主题、有特色的金融集聚标志区的路径研究。
36.关于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进一步推动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的研究。
37.关于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研究。
38.关于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在金融、电信、医疗等领域先行先试的研究。
39.关于深化和拓展资金、资源、人才、科技等领域国际合作的研究。
40.关于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创新的研究。
41.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夯实天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三大支柱”的研究。
42.关于统筹实现外资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的研究。
43.关于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研究。
44.关于充分发掘利用激活天津各类文化资源,打造津派文化品牌的研究。
4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
46.关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研究。
47.关于加强文旅商深度融合,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研究。
48.关于持续升级文旅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的研究。
49.关于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研究。
50.关于系统性保护利用各类文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思路和措施研究。
51.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举措研究。
52.关于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提高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举措研究。
53.关于吸引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才留津、来津就业创业,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政策举措研究。
54.关于新市民群体更好融入城市,增强归属感的研究。
55.关于主动应对老龄化,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研究。
56.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研究。
57.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58.关于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业态、功能、品质的政策措施研究。
59.关于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抓手,推动经济增长和城市复兴的研究。
60.关于进一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61.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
62.关于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研究。
63.关于推进城乡治理一体化的研究。
64.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研究。
65.关于构筑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的思路和举措研究。
66.关于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构建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体系的研究。
67.关于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的研究。
68.关于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69.关于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的研究。
70.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研究。
71.关于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和激励保护机制的研究。
72.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研究。
73.关于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