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传播学研究方向(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1.媒介奥运宣传与北京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相关性及思考[J].青年探索,2008(6).
2.北京大学生接触电视奥运咨讯的动机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5).
3.北京大学生的奥运参与和奥运信息意识[J].青年探索,2008(3).
4.北京大学生接接触届奥运资讯的调查[J].当代传播,2008(3).
5.北京大学生的奥运信息意识[J].国际新闻界,2006(7).
6.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运动明星崇拜”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6(7).
7.北京大学生对电视奥运资讯的选择[J].当代传播,2006(4).
8.我国大学生对网络体育信息的选择与需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
9.体育信息的负面影响以及媒介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10.大学生媒介体育信息需要与体育兴趣的关系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
11.影响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因素[J].当代传播,2005(1).
12.全国大学生大众传媒体育信息需要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
13.大众传媒体育信息介入大学生生活中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
14.对波兰大学生体育信息的媒介接触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4(7).
15.学校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4,11(5).
16.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传媒因素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5).
17.中国与波兰大学生体育信息意识状况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5).
18.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在大学生中的扩散过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
19.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mass communication on the change of sport. HUMAN MOVEMENT. 1(7)2003.
20.A theoretical discourse about mass media and collegians’ sports lifestyle. HUMAN MOVEMENT. 1(7)2003.
学校体育学研究方向(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21.国家立法:我国关于体育教师配备的政策法规及其讨论[J].体育教学,2014(2)
22.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 3)
23.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对“健康第一”的新感悟.《校园阳光5周年——天津市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回顾与展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4.安全危机管理:基于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和启示[J].体育教学,2012(2).
25.体育课与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关系——基于2011年天津市体育中考成绩分析[J].体育教学,2012(4).
26.体育中考与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达标的相关性分析 ——以天津市为例[J].体育教学,2011(10).
27.学生基本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诉求[J].体育教学,2011(162).
28.美国一项研究建议:改变教师对体质测试的态度和提高对测试结果的使用[J].体育教学,2011(160).
29.美国体育教学中大班教学策略及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6).
30.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态与思考——基于70’ 80’一代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比较[J].体育教学,2011(5).
31.高度开放性:学校体育研究的要求[J].体育教学,2011(2).
32.体育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不同代际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比较研究——基于天津市中小学50’ 60’ 70’ 80’一代体育教师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1).
33.美国激发学生健身活动的教学实践案例介绍和分析[J].体育教学,2011(1).
34.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和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11).
35.从美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目标自我设置实践案例看教学设计理念[J].体育教学,2009(11).
36.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关注复杂性[J].体育教学,2009(2).
37.从美国小学生的体育假期作业评价实践案例看评价理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1).
38.美国小学体育课堂管理:课堂规则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8(11).
39.新教师上岗:美国新体育教师教学技巧给我们的启示[J].体育教学,2008(6).
40.“海报栏”在创建积极体育课堂环境中的应用——以美国体育课堂管理中“海报栏”的应用二则为例[J].体育教学,2008(1).
41.大学生余暇生活中体育参与情况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4(1).
42.对我国13-15岁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价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7).
43.我国男子(16~17岁)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价模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