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管理制度 | 学术专家 | 科研机构 | 科研简报 | 成果转化 | 学风建设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专家>>专家信息>>正文

王慧琳
2014-09-25 09:53   审核人:

基本情况

姓名:王慧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5年2月

职务/职称:教授

所属院/系/部/科研机构:体育教育训练学教研室

导师资格:硕士研究生导师

电子邮箱:wanghuilin@tjus.edu.cn

所属学科与研究领域

所属学科:体育学

研究领域:学校体育学 体育传播学

主要教育经历

2000.9-2003.6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1996.9-2000.7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1983.9-1987.7 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体育教育专业

2007.4-2007.10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健康、体育教育,娱乐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4.9-2006.9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专业

2001.9-2002.8 作为2001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间互换奖学金项目留学人员,在波兰佛罗茨瓦夫体育大学作访问学者

主要学术兼职和社会兼职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学分会第五届委员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学分会第六届委员(现届)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委

体育传播国际学术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Communication (IJSC)》论文评审人

主要学术成就

主要科研(教学)项目(课题)

1.2005.7—2006.12 主持完成第三十七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京2008奥运会媒介宣传的影响研究”.2005037407.负责人

2.2004.10-2005.7 主持完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项目: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媒介因素研究.教外司留[2004]527号.负责人

3 .2003.7-2005.9 主持完成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大众传媒体育信息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32308.负责人

4.2008.12-2009.12 主持完成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研究课题:青少年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天津地区中学为例。2008GH044.负责人

5.2008.9-2009.12 主持完成天津市高教学会2008-2009学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天津地区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08013069Y.负责人

6.2010.9-2012.12 主持完成2010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体育专项研究课题“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T201002.负责人

7.2005.9-2007.12 主持完成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课题:社会性别与学校体育发展研究.csssxxty2005C017.负责人

8.2006.7- 2008.12 主持完成200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研课题:“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研究”子课题“天津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研究”批准号:06BTY024.负责人

9.2013.6-2014.7参与完成了教育部2013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抽查复核工作“全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10.2014.4-2014.11参与在研教育部专项课题“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

主要学术(教学)论文

体育传播学研究方向(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1.媒介奥运宣传与北京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相关性及思考[J].青年探索,2008(6).

2.北京大学生接触电视奥运咨讯的动机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5).

3.北京大学生的奥运参与和奥运信息意识[J].青年探索,2008(3).

4.北京大学生接接触届奥运资讯的调查[J].当代传播,2008(3).

5.北京大学生的奥运信息意识[J].国际新闻界,2006(7).

6.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运动明星崇拜”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6(7).

7.北京大学生对电视奥运资讯的选择[J].当代传播,2006(4).

8.我国大学生对网络体育信息的选择与需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

9.体育信息的负面影响以及媒介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10.大学生媒介体育信息需要与体育兴趣的关系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

11.影响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因素[J].当代传播,2005(1).

12.全国大学生大众传媒体育信息需要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

13.大众传媒体育信息介入大学生生活中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

14.对波兰大学生体育信息的媒介接触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4(7).

15.学校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4,11(5).

16.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传媒因素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5).

17.中国与波兰大学生体育信息意识状况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5).

18.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在大学生中的扩散过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

19.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mass communication on the change of sport. HUMAN MOVEMENT. 1(7)2003.

20.A theoretical discourse about mass media and collegians’ sports lifestyle. HUMAN MOVEMENT. 1(7)2003.

学校体育学研究方向(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21.国家立法:我国关于体育教师配备的政策法规及其讨论[J].体育教学,2014(2)

22.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 3)

23.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对“健康第一”的新感悟.《校园阳光5周年——天津市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回顾与展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4.安全危机管理:基于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和启示[J].体育教学,2012(2).

25.体育课与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关系——基于2011年天津市体育中考成绩分析[J].体育教学,2012(4).

26.体育中考与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达标的相关性分析 ——以天津市为例[J].体育教学,2011(10).

27.学生基本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诉求[J].体育教学,2011(162).

28.美国一项研究建议:改变教师对体质测试的态度和提高对测试结果的使用[J].体育教学,2011(160).

29.美国体育教学中大班教学策略及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6).

30.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态与思考——基于70’ 80’一代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比较[J].体育教学,2011(5).

31.高度开放性:学校体育研究的要求[J].体育教学,2011(2).

32.体育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不同代际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比较研究——基于天津市中小学50’ 60’ 70’ 80’一代体育教师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1).

33.美国激发学生健身活动的教学实践案例介绍和分析[J].体育教学,2011(1).

34.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和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11).

35.从美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目标自我设置实践案例看教学设计理念[J].体育教学,2009(11).

36.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关注复杂性[J].体育教学,2009(2).

37.从美国小学生的体育假期作业评价实践案例看评价理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1).

38.美国小学体育课堂管理:课堂规则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8(11).

39.新教师上岗:美国新体育教师教学技巧给我们的启示[J].体育教学,2008(6).

40.“海报栏”在创建积极体育课堂环境中的应用——以美国体育课堂管理中“海报栏”的应用二则为例[J].体育教学,2008(1).

41.大学生余暇生活中体育参与情况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4(1).

42.对我国13-15岁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价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7).

43.我国男子(16~17岁)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价模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2).

主要学术著作

1.专著《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实证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独著

2.专著《媒介·奥运·教育·影响》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独著

3.专著《媒介改变生活——以体育传媒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研究为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独著

4.专著《体育传媒学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作者

5.主编 《校园阳光5周年——天津市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回顾与展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年

6.参编《体育实践概论》.第八章.社会实践与服务调查.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年.

7.参编《体育概论》.第十章.学校体育.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

8.参编《学校体育教程》.第十八章.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年.

9.参编《学校体育学》.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第四篇第二章第四节.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

学术(教学)成果奖励(含专利)

1.A theoretical discourse about mass media and collegians’ sports lifestyle.独著,天津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12月,独著

2.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和需求分析。2009年度天津市教育系统工会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负责人

3.“改革开放以来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态与思考——基于“70一代”和“80一代”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天津市教育系统第七届优秀调研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3月,负责人

4.“《学校体育学》课程资料库建设与实践”天津体育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3年6月,负责人

5.“以能力为导向构建高等体育院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创新与实践”天津体育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3年6月,参加人

人才计划和荣誉称号

201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担任科报会筹备工作,被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更新时间2014年9月

关闭窗口
· 2025年度天津体育学院科研...  
· 2025年度天津体育学院科研...  
·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征集2025...  
· 关于转发《体育总局办公厅...  
· 关于转发《体育总局办公厅...  
· 关于参与申报第五届天津高...  
· 我校推荐申报2024年度市教...  
· 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社科...  
· 我校开展“科研扶植(培育)项...
· 我校组织开展“天体学术大讲堂...
· 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
· 我校本科生王梓城、梁莹荣获“...
· 全国科普日 我校科普实践团参加...
· 科研处举行2017级硕士实习生总...
· 201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
· 科研处组织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

天津体育学院科研处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东海道16号

 电话:022-23012624  邮编:301617